爱心筹款,为穷人救命,还是为中产敛财?
这个月,德云社最火的相声演员不再是岳云鹏和张云雷,而是他们的师弟吴鹤臣。
上个月,吴鹤臣因突发脑出血住院救治,其家人为之在众筹平台“水滴筹”上发起筹款,拟筹款100万元。
得知吴鹤臣的遭遇后,不少网友积极地为其捐款,截至筹款结束时,该项目已经筹得147959元,5269人次参与筹款。
在热心网友帮忙捐款、转发的同时,也有网友提出质疑,称吴鹤臣家里在北京有两套房、一辆车,怎么会需要众筹100万?
吴鹤臣(下)和妻子
对此,吴鹤臣的妻子发微博回应网友的质疑,对筹款金额、家庭财务状况都作出了解释。
先不管吴鹤臣的家庭状况究竟怎样,这起事件的持续发酵,至少反映出网民对互联网爱心众筹模式的质疑。
近几年,水滴筹、轻松筹、爱心筹等免费大病筹款平台活跃。很多人都会在朋友圈善意地转发筹款信息,不少人在转发此类链接时,还会加上一句:“好朋友的亲戚”或“老同学的妈妈”等信息,以个人信誉来承诺筹款的真实性。
甚至有人表示,“每当焦虑的时候,就会在朋友圈随便点开几个水滴筹,给陌生人一点点助力,种善因、结善果”。
水滴筹方面数据显示,已有几十万名大病患者筹到治病钱,共有超过2亿名爱心人士参与帮助,累计筹款金额达160多亿元。
人都有同情心,看到身边人遭遇不幸,自然想出手帮一把。网络筹款的模式正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。所以,少到三元五元,多到一百两百,各处捐款汇集到一个家庭,病人就有救了。
献爱心是好事,也的确能帮助许多陷入困境的家庭。但随着朋友圈中的筹款链接越来越频繁,不少人开始犯嘀咕,真的有这么多没钱治病的家庭么?
人们的怀疑是有缘由的。
许多人还记得,大约在两年半之前,曾有一篇《罗一笑,你给我站住!》的文章刷爆朋友圈。
文中称深圳本土作家罗尔5岁的女儿罗一笑,被查出患有重病。罗尔的家庭承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,因此他选择“卖文”,网友多转发一次这篇文章,便会为罗一笑的治疗筹款多增一元钱。
文章发出后,罗一笑的故事很快打动了众多网友。数以万计的网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捐赠,希望为这个悲伤的家庭送去温暖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腾讯开通的捐款通道,就收到了捐赠200余万。
然而没过几天,有网友称此事为营销炒作,罗一笑的治疗花费并不像文中所说的那般高额,而且罗尔坐拥3套房、2台车、一家广告公司,这其实是一起彻头彻尾的营销事件。
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罗尔解释自己有三套房还为女儿募捐的原因:深圳的房子是要留给儿子的;东莞其中一套是现在的老婆名下的,另一套是以后养老要用的;写下救女儿的文章,是将来留给女儿看的。
随后,民意迅速反转。大量网友感觉到自己被欺骗了,纷纷要求罗尔退还善款。最终,罗尔事件以罗一笑抢救无效离世、网友赞赏资金原路退回宣告终结。
罗尔事件虽然已过去两年多,但这一事件对社会信任的伤害仍未完全消失。更何况,这几年陆陆续续爆出了太多众筹金额高于实际需要、甚至借爱心众筹来敛财的事,网友们对爱心筹款越来越不信任。
所以吴鹤臣筹款事件爆发后,大众的关注点还是聚焦在爱心筹款的真实性上。很多人认定,像吴鹤臣这样的家庭,根本不需要众筹,他们是在借机赚钱。
其实,网友对筹款真实性的怀疑是在追问一个问题: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有资格爱心筹款?换句话说,这些爱心筹款的发起人真的别无选择么?
点开一个个筹款链接,可以明显看出来,在变故到来之前,这些家庭并不都是贫困户。他们虽不是大富大贵,但生活通常都过得去,甚至比一些普通家庭还要好一些。
特别是一些发在名校校友群里的筹款链接,尤其让人不解。
在包括清华、北大在内的许多名校校友群中,常常有人分享某位校友的不幸经历,倡导群里的校友们出手相助。
举个例子,2016年3月,中山大学团委老师何金鹏发起了微信“公益众筹”,为早产(低出生体重儿)住温箱治疗的女儿筹集医药费。
在刷爆朋友圈的求助文章中,何金鹏提到了自己的“中大校友”身份,这个标签获得了许多中大在校生和毕业校友的同情,文章被中山大学部分社团和校友大量转发,他们纷纷解囊相助。超出何金鹏预计的是,原计划募捐10万元,结果却获捐近百万元。
校友之间不仅有同窗之谊,这层关系还能激发人们强烈的代入感:校友与自己有相似的成长经历,他遭遇的意外,没准哪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所以,向校友筹款的效率很高。
这样的场面看似温馨。可仔细想来,这些名校毕业生们本应是社会的中坚力量,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,他们的家庭条件也应该相对优越,为什么他们还要通过众筹的方式来为自己和亲人治病呢?
果然,何金鹏很快便受到质疑。许多网友想不通,何金鹏夫妻二人都有正规工作,为何却筹不到10万元?
在回应外界的质疑时,何金鹏是这么说的:
“我的信用卡欠账近7万元,抵扣掉我的存款后也还有将近5万多元的负债,再加上原来买南沙的房子还有欠款,这样一算,总欠款量就达到10万元了。
如果要多借10万~15万元,那我的负债就要达到30万元。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太太没有工作,我一直处于每个月发了工资就用来还款的状态。实际上,我入不敷出,一直都在吃老本。最紧急的时候还是太太向岳母借了点钱。”
他的回应没有让他被外界彻底谅解。在网友们一波又一波的质疑声中,何金鹏最终承认自己经验不足,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,他还承诺,将把余款全部捐出,并进行公示。之后,他联系了近2000人,退款近60万元。
不少爱心众筹的发起者是像何金鹏这样的中产家庭,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。所以当众筹人详细的身份信息公布后,人们才会有被欺骗的感觉:他的经济条件比我还好,怎么还要我给他捐钱!
事实上,大多数发起网络筹款的中产家庭并不是骗子。
曾经,他们衣食无忧、生活富足,但当难以预料的变故突然袭来,一个没有做好准备的家庭的确很容易被击垮。
吴鹤臣就是个例子。在生病前,他有相对体面的工作、稳定的收入,甚至已经在北京扎根。但直到疾病突然袭来时,他的家人才意识到,好日子一眨眼就过去了。
1985年出生的吴鹤臣是父母的独子,也毫无疑问是小家庭里的顶梁柱。他的突然病倒,对这个家庭确实是不小的打击。父母都已经年过六十,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。而他们平日里攒下的积蓄仅够给吴治病,康复期间的开支就捉襟见肘了。
前文提到的何金鹏也是这样。何金鹏于2013年购房,为女儿筹款时仍有约8万元借款没偿还,且按照当时的政策,房子短期内无法转卖;同时,他每月有3000多元房贷、约4000元水电和房租、还有超过2000元的生活费需要支付。
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虽然手上有几万元存款,实际上仍欠着十多万外债。”
像这样因为突遭变故而陷入窘境的中产家庭有不少,尤其是当遭遇意外的是家里的顶梁柱时。如果一个家庭最主要的劳动力突然倒下,而他又刚好处在上有老、下有小、处处需要钱的阶段,这时再拿出一大笔钱来治病,确实要承担巨大的压力。
这时,通过爱心众筹的办法向社会求助就成了最快捷、最有效的筹钱方式。
可以预测,未来使用爱心众筹的人会越来越多。这是因为,以独生子女为主的“90后”已渐渐成为了社会主力,他们很可能同时面临着还房贷、父母养老、子女教育等多项支出压力。
换句话说,“90后”这代人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弱,一旦变故来临,他们更有可能陷入窘迫的处境当中。没有别的出路,就只能向社会求助。
在大众的认知中,爱心众筹应该是少数贫困家庭才会用到的筹款方式,至少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不应该过高。可如今,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也需要靠众筹来渡过难关,这可增加了不少人的焦虑感。
看着朋友圈里一个个众筹链接,很多人会自然地扪心自问:
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该怎么办?
我是否会失去眼前平静美好的生活,而一夜返贫?
我会不会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,向社会发起众筹?
从这个角度来看,与重建社会信任、规范众筹平台同等重要的,是思考怎样避免众多普通家庭因重大变故而一夜返贫。
不妨先来看看国外的家庭是怎样应对这些变故的。
西方中产家庭的做法是未雨绸缪。他们的保险覆盖程度非常高,商业医保的覆盖范围也基本能涵盖所有医疗需求,他们已把各类保障作为构建家庭最基本的风控措施。
比如在美国。美国人生活有两样东西是想跑也跑不掉、想躲也躲不开的。第一是税,第二就是保险。
有媒体统计,美国人的投保率是500%,即人均拥有5份保单。有了这些保单,他们老了不怕没有经济收入,生病了不怕倾家荡产,房子着火了或被水淹了不会自认倒霉。
而在中国,很长一段时间里,国人对保险的认识还很局限。
原保监会在2017年曾发布数据,中国寿险保单持有人只占总人口的8%,人均持有保单仅有0.13张。我国的保险赔付占灾害损失比重远低于国际上30%的平均水平。
很多人之所以无法理解保险的重要性,是因为他们生活一直顺风顺水,没遇到磕磕绊绊,但人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。
近十年,中国人的保障意识正在逐渐普及,可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保险的“保障作用,而是把保险作为投资理财的一种手段,以“保本”、“返还”作为投保时的主要考虑因素。
实际上,保障作用是保险的核心,也就是在家庭真的遭遇意外时,保险能及时填补巨大的资金漏洞,不致于使得整个家庭瘫痪。
比如说,许多家庭买保险时,首先考虑的是要保孩子,反而忽略了家庭支柱。可是家庭支柱才是家庭财务的基石,一旦家庭支柱的收入中断却又无保障,那才是这个家庭的灭顶之灾。保险的作用就是避免类似情形的出现。
设想,作为家庭支柱的吴鹤臣如果提前购买了重疾险,他还需要通过水滴筹来募集医疗费么?
有人算了一笔账,就算34岁的吴鹤臣今年年初才想起来买一份保额100万的重疾险,一年花费的保费也就介于8000-10000元之间,这对他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很大的支出。
如果当初他买了重疾险,现在不幸突发脑出血,他的家人第一时间想的肯定不是众筹,而是理赔了。
吴鹤臣是这样,那些因突发变故返贫、转而求助社会的中产家庭也是这样。
可以说,与其出事后手忙脚乱,不如一开始就做好充足的准备。
对绝大多数中产家庭而言,通过科学合理的保险与理财,是可以从容应对种种意外情况的;而网络筹款,则应是为经济条件不佳的贫困家庭准备的,把社会资源集中在这些家庭身上也更有效果、更有意义。
每个人都肩负责任,既然患病是生命中无法预料、无法避免的事情,责任就应该对应着一份保障。
保险赔付看似只是福荫受益人,实则受益的是整个家庭。例如家庭支柱购买了重疾险,一旦发生赔付,受益人是本人,但真正得益的是整个家庭,家庭不会因为家庭支柱暂时得病而崩塌。
所以,要彻底跳出爱心筹款的大坑,提前做好保障准备才是良策。
如果你有财务规划方面的需求,不妨听听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意见,让他们为你量身定制一个家庭保障方案。
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保险,帮助大家亲手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保障方案,必须向大家介绍一位优秀的国际金融理财师——孙明展老师。
孙老师曾任世界500强保险公司高管,有着二十多年的保险精算师经验,而今,他的行为不仅和昔日的行业“唱反调”、还“自曝家丑”,同时为避免有人掉坑,孙明展老师不遗余力地向大家传授正确的保险知识,反复呼吁,只为向你送上福利。
孙老师不仅拥有专业理财知识与经验,而且所作文章通俗易懂,绝非机械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。在他的公号运营中,他经常揭露各类理财、保险骗局,同时为回馈粉丝,他积极分享理财领域的专业干货。并且在不推荐产品的基础上,客观理性的为粉丝提出意见与建议。
扫码进入下方公众号
发送暗号:“南风窗+你的手机号码”
即可免费获得孙明展及其团队赠送的
价值800元的量身定制的
家庭保障规划一份
定制化规划服务包括:
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
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
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综合保障规划构建
快来扫码了解吧!